上海交通大学么艳彩、张礼知团队Adv. Mater.:单分散有机胺修饰氢氧化镧纳米晶高效深度除磷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礼知教授团队在先进材料《Adv. Mater.》在线发表了题为“Monodispersed and Organic Amine Modified La(OH)3 Nanocrystals for Superior Advanced Phosphate Removal”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单分散有机胺修饰氢氧化镧纳米晶可控合成及其高效深度除磷性能。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胡路发、助理研究员占光明,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么艳彩副教授和张礼知教授,第一完成和通讯单位均为上海交通大学。

引言

图文导读
材料合成与表征
图1: (a) OA-La(OH)3合成示意图。(b) XRD。(c)(d)(e) OA-La(OH)3的TEM, HRTEM和EDS图。(f) La 3d XPS。(g) N 1s刻蚀XPS。
乙酰丙酮镧在油胺表面活性剂和十八烯溶剂中加热反应,经过连续还原、成核、生长为表面有机胺修饰氢氧化镧纳米晶。其中,油胺作为一种长链有机胺会特异性包裹在La(OH)3纳米晶表面,避免纳米晶团聚,有利于合成小尺寸La(OH)3纳米颗粒。TEM表明制备的OA-La(OH)3的平均粒径为17.2 ± 2.1 nm。红外光谱、La 3d XPS和刻蚀XPS数据证明了La(OH)3纳米晶表面被有机胺薄层包覆。
氨基质子化和磷酸根离子迁移
图2:(a) La(OH)3和OA-La(OH)3的接触角。(b) 水溶液中粒径分布。(c) La(OH)3和OA-La(OH)3的N 1s XPS。(d) Zeta电位测试。(e) 不同pH下磷酸根溶液的拉曼谱图。(f) 材料表面和溶液体相的pH。(g) La(OH)3和OA-La(OH)3在磷酸根溶液中MD计算的示意图。(h) 磷酸根离子扩散速率。(i) 沿z轴磷酸根离子的分布。
N 1s XPS表明OA-La(OH)3表面的氨基在水溶液中易于质子化为NH3+,同时以磷酸根(H2PO4-和HPO42-)作为拉曼探测pH的信号分子,证明了OA-La(OH)3表面的微碱性环境和氨基在水溶液中质子化。Zeta电位结果也表明OA-La(OH)3含有更高的等电点和更多的正电荷。该电正性的OA-La(OH)3有利于定向富集低浓度电负性磷酸根离子,加速磷酸根离子向吸附剂表面迁移和固定,打破低浓度磷酸根传质壁垒。
深度除磷性能
图3:(a) La(OH)3, 商业La(OH)3和OA-La(OH)3的深度除磷性能。(b) pH的影响。(c) 共存离子的影响。(d) 最大饱和吸附量。(e) 不同La系材料最大饱和吸附量和P/La摩尔比的比较。(f) 循环实验。(g)柱实验装置图。(h) 柱实验除磷效果。
OA-La(OH)3展现出优异的深度除磷性能和循环性。初始磷浓度为1 mg/L条件下,5分钟内OA-La(OH)3实现完全吸附除磷,最大饱和吸附量高达168 mg P/g,远优于未修饰的La(OH)3(47.9%, 105 mg P/g)和商业La(OH)3(7.9%, 66.2 mg P/g)。该材料还展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循环性,经过5次循环仍能完全吸附除磷。在连续流装置中,OA-La(OH)3可以有效处理~5000床体积的模拟废水和~3700床体积的实际废水至水框架指令标准以下(0.1 mg/L)。
磷酸根吸附机理的研究
图4:(a) 反应前后Zeta电位测定。(b)反应前后La的3d XPS。(c) 反应前后N的1s XPS。(d) 吸附磷酸根离子后的ATR-FTIR。(e) 吸附磷酸根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吸附能。(f) 有机胺修饰IHP和磷酸根离子分布示意图。

小结
本工作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单分散有机胺修饰的La(OH)3纳米晶,该材料具有高效深度除磷性能。特异性吸附在La(OH)3内亥姆霍兹层(IHP)的有机胺使材料表面带更多正电荷和碱性微环境,提升界面亲和力和磷酸根迁移速率。ATR-FTIR和DFT理论计算表明,OA-La(OH)3表面氨基与磷酸根之间形成氢键,降低磷酸根的吸附能。1.0 mg/L磷酸根浓度下,OA-La(OH)3吸附速率为未修饰的La(OH)3和商业La(OH)3的28.5和114倍。该材料能在pH范围为3.0–11.0内高选择性吸附磷酸根,且在连续流式装置中能处理~5000床体积的模拟废水和~3200床体积的实际废水至0.1 mg/L以下,具有优异的含磷废水治理潜力。这项研究提供了纳米除磷材料的可控合成和修饰策略,揭示了镧系除磷材料结构-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