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下水复合污染原位高效反应带修复技术”项目2025年第一季度线上进展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5.04.07 1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下水复合污染原位高效反应带修复技术”项目2025年第一季度线上进展交流会于4月6日上午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张礼知教授主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40余名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会议上,各课题负责人围绕研究进展、创新成果、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系统汇报。北京大学童美萍教授作为课题一“地下水系统中典型复合污染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精细刻画与风险预警”的负责人,重点介绍了污染迁移转化机制研究的最新突破;上海交通大学龙明策研究员代表课题二“绿色修复和风险管控材料研制及其产业化生产”项目组,展示了新型修复材料的研发进展与产业化前景;南开大学韩刚教授作为课题三“铁循环强化原位反应带高效修复和低碳风险管控技术”负责人,详细阐述了技术创新路线与实际应用效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魏源研究员作为课题四“地下水复合污染绿色高效修复与低碳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方法”负责人,分享了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与验证结果;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宏坤所长代表课题五“典型工业园区地下水复合污染原位高效反应带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综合示范”项目组,汇报了示范工程的建设进展与初步成效。

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和项目骨干围绕各课题研究重点、技术难点及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会议明确要求各课题要紧紧围绕既定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强化过程管理,加快研究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会议强调了课题间的协同创新,要求各团队加强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形成科研合力。 

会议最后,项目负责人张礼知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各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强调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与项目跟踪专家的沟通交流,及时吸纳专家意见,优化研究方案;二是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确保研究进度和质量;三是要注重成果转化,推动研究成果在典型区域示范应用,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