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下水复合污染原位高效反应带修复技术”项目中期进展内部交流会顺利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
“地下水复合污染原位高效反应带修复技术”项目
中期进展内部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5年7月26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地下水复合污染原位高效反应带修复技术”项目中期进展内部交流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绿色环境楼231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项目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主办。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以及项目骨干共26人现场参会,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张礼知教授主持。
项目负责人张礼知教授致辞
会上,北京大学童美萍教授代表课题一“地下水系统中典型复合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精细刻画与风险预警”汇报了典型地下水复合污染物分布、迁移转化机制解析、数值模型构建以及平台开发等进展。上海交通大学龙明策研究员代表课题二“绿色修复和风险管控材料研制及其产业化生产”汇报了易注入材料的研发进展,以及年万吨级修复材料生产线建立情况。南开大学韩刚教授代表课题三“铁循环强化原位反应带高效修复和低碳长效风险管控技术”汇报了原位反应带修复技术等的推进情况。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魏源研究员代表课题四“地下水复合污染绿色高效修复与低碳长效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方法”汇报了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进展。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宏坤主任代表课题五“典型工业园区地下水复合污染原位反应带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综合示范”汇报了示范场地补充调查与长期监测、工程实施方案设计与优化等进展。
项目组中期进展汇报
张礼知教授作会议总结,他强调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始终铭记指南指导性,以专家意见为重要抓手,齐心协力推进污染场地修复现场应用工作,全面验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先进性,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
张礼知教授作会议总结
本次交流会高度凝练了项目组截至目前的工作成果,明确了后续研究方向与重点,有效促进了各课题之间的有机协作与深度融合,为项目整体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郝成琳
审核:李美琪